结核病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。药物治疗是结核病防控的重要手段,多种药品联合应用是抗结核治疗的特点,结核病治疗疗程长,不良反应大,目前推荐的抗结核药物剂量基于患者的体质量,由于存在药代动力学(PK)个体差异,药物暴露量不足会导致耐药性和治疗失败,药物水平过高则会导致不良反应,需要对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(TDM)。TDM是以药物暴露为指导的个体化给药,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,并增加治疗成功的可能性,用于优化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。
2020年WHO指南建议在剂量处于上限和下限时分别进行监测,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过度暴露和暴露不足带来的不良治疗后果(尤其是对于注射剂、利奈唑胺和氟喹诺酮类药物)。2019年美国胸科协会(ATS)联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DC)、欧洲呼吸学会(ERS)、美国感染病学会(IDSA)共同发布了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指南,提及许多耐多药结核病(MDR-TB)专家使用TDM来识别存在药物吸收问题的患者,从而进行剂量调整。对于存在消化道问题、可能增加吸收不良风险、并发HIV感染、肾清除率受损或糖尿病患者,应优先进行TDM。